COD快速檢測儀的使用年限,這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,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。一臺儀器可能在惡劣環境下使用3-5年就報廢,也可能在精心維護下穩定運行8-10年甚至更久。決定其使用年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	
這是決定儀器“天花板”的因素。
光源系統 :
類型: 無論是鎢燈、鹵素燈還是氙燈,它們都有額定的使用壽命(通常以小時計算)。
衰減: 光源會隨著使用時間而逐漸衰減,這是儀器老化的最主要標志之一。當光源強度低到無法通過校準來補償時,儀器就基本到壽命了(或者需要更換昂貴的光源組件)。
光學系統 :
材質: 包括透鏡、濾光片、光柵等。高質量的光學元件更耐用。
密封性: 良好的密封可以防止灰塵和濕氣進入,保護光學元件不發霉、不被腐蝕。
檢測器:
類型: 如光電二極管、光電倍增管等。檢測器本身性能會隨時間緩慢漂移或老化,但通常比光源耐用。
品牌與工藝: 知名品牌通常在電路板設計、焊接工藝、內部布局(如光學與電子部分隔離)方面更優,能提供更好的長期穩定性。
外殼與結構: 儀器的外殼材料是否耐腐蝕、結構是否堅固,也會影響其在實驗室環境中的耐用性。
這是影響儀器“折壽”的最常見外部因素。
溫濕度: 實驗室環境如果過于潮濕(尤其在南方),容易導致電路板短路或光學元件發霉。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也會加速電子元件老化。
腐蝕性氣體: 這是最關鍵的環境因素之一。 COD檢測通常需要高溫消解,會產生酸霧(如硫酸霧)。如果檢測儀(比色計)和消解儀(加熱爐)放在同一個通風不良的空間,酸霧會嚴重腐蝕儀器的電路板、接口和光學部件,導致壽命急劇縮短。
電源穩定性: 電壓不穩、浪涌、頻繁斷電等都會沖擊儀器的電子系統。
粉塵與振動: 粉塵會污染光學路徑,振動可能導致光學部件位移。
工作負荷: 每天24小時連續運行的儀器,其光源和機械部件(如果有的話)的損耗,肯定比每天只測幾個樣品的儀器要快得多。
操作規范:
樣品溢出: 操作時是否小心,有沒有將樣品(尤其是強酸性的消解液)灑在儀器上或比色槽內。
開關機頻率: 過于頻繁地開關機可能會沖擊光源(尤其是鎢燈)。
預熱時間: 是否按照規定進行了充分預熱,這關系到光源的穩定和壽命。
	
這是用戶能主動延長儀器壽命的最有效手段。
日常清潔: 保持儀器(尤其是放置比色皿的比色槽)的清潔、干燥、無灰塵。
定期校準: 按照說明書進行定期校準,這不僅是為保證數據準確,也是對儀器狀態(如光源是否衰減)的一次“體檢”。
及時除濕防潮: 在潮濕環境,儀器長時間不用時,應定期通電運行一段時間(自檢或預熱),以驅散內部濕氣。
關鍵耗材更換: 比如光源,當它達到額定壽命或校準失敗時,及時更換新的光源,儀器本身(檢測器和電路系統)還可以繼續使用。
有時候儀器并沒有“壞”,但是“過時”了。
法規更新: 如果環保法規更新,要求了新的檢測方法或更高的檢測精度,現有儀器無法滿足,它就等于“壽終正寢”了。
廠家支持: 廠家停止生產該型號、停止提供維修配件或配套試劑,也會導致儀器被迫退役。
一臺COD快速檢測儀的基礎壽命由其核心部件(尤其是光源)決定,而它的實際壽命則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使用環境(特別是是否防腐蝕)和日常維護保養(是否清潔干燥)。
下一篇:沒有了
最新動態